随着经济网站的繁荣,上海的猎头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人才中介公司从最初的107家跃升到238家;3000多人参加了人才中介资格证考试;人才交流会明显增多,仅8月24日一天,就有20多家大大小小的人才交流会同城举行。然而,与成熟老练、实力雄厚的外资猎头相比,本土猎头还很稚嫩。为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本土猎头也不甘落后,纷纷出击。 “国字号”忙改制。目前,上海还有部分属于系统、区县“国字号”的人才中介机构,市场性质的人才中介服务和事业性质的公共人事服务一把抓的情况不少。据悉,到2003年4月1日止,“国字号”猎头应完成改制。同时《上海市人才交流服务许可证》也将改为《上海市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为此,不少“国字号”的猎头已经开始与洋猎头接触,讨教经验。
“民营”猎头忙壮大。与“国字号”猎头忙着寻找生路不同的是,民营猎头纷纷考虑如何迅速做大做强。一年前,“英达”、“沃土”这些民营猎头还名不见经传,如今这些民营猎头已经成为不可小视的新锐。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共举办人才交流会(招聘会)126场,“英达”主办了13场,紧随上海人才有限公司名列第二。办会的场地从上海体育馆到八万人体育场的训练馆,再移师光大会展中心,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民营猎头已经在不断壮大。人才市场开放,打破体制壁垒,对民营猎头拓展市场份额无疑十分利好。机制灵活,运作方式多样,成为民营猎头逐鹿市场的法宝,这也令许多“国字号”猎头羡慕不已。
“才市航母”忙创新。《人才市场管理规定》颁布以来,“航母”级猎头--中国上海人才市场明显感到市场竞争的压力。用公司副总经理陆岷的话来说,以前听到中国上海人才市场要办“交流会”,人才中介机构纷纷躲避,惟恐被这个“航母”撞倒;现在大大小小的猎头纷纷主动出击,与这个“航母”叫板、较劲。更有甚者,一旦得知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办会的确切时间,便抢在几个星期前“克隆”招聘会。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上海人才市场惟有不断创新,做精、做专,提供良好的服务,才能赢得市场。最近首次按不同的文化背景地域,推出的上海日资企业人才专场招聘会,就是“才市航母”创新服务的一次尝试。这一“创新之举”引来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一片赞誉,不少欧美企业、台资企业已经找上门来。
据透露,今后中国上海人才市场还将按不同的企业文化背景推出欧美企业专场、台资企业专场,按专业推出IT、生物、建筑、市场营销等专场。在众多本土猎头追求“大而全”的时候,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已经开始将“专、精、细、密”作为主攻方向,力争以“差异性服务”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