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也说出了“执行”的重要性。再好的规划与战略如果没有好的执行也难发挥作用,再简单的任务如果没有得到好的执行也会完成得一塌糊涂。各企业已经越来越体会到“执行”的重要,但却发现,“执行”也已落进了一个怪圈——说起来容易执行起来难。
“事不关己”的漠然
所有的企业都会建章建制,制度的存在说明它会对执行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制度永远只是一个框框,一条制度也许会被找到一百个不去执行的理由,更何况制度之外的内容?一次不执行、两次不执行,次数多了就觉得不需要再执行,即使是有规章制度可以依照处罚,但是也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企业所需要和提倡的并不是借助于制度的“强制执行”。苦恼于员工“事不关己”的漠然,非要用制度来强制执行其实是一种无奈,依附于制度而存在,执行的程度可想而知。
“事不关己”是个让人难以辩驳的理由,企业提倡的“主人翁”意识就是希望每个员工都能有“企业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这样看来事情的关键首先在于怎样让员工认为“事关己任”。当员工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的工作能够对企业这个庞大的有机体产生重要的作用时,当企业能够营造出“家”一样的氛围,让员工能够有祸福相依的感受时,也许这种“漠然”的杀伤力会变得小一些。
“猴子”在谁的肩上?
企业中一定有这样一类员工,尽职尽责不说,哪怕是本岗位之外的事情也经常视为己任,这样的员工应该是很具有执行力的一类了,但是遗憾的是,他们中的一部分却可能从“有力执行者”的队伍中脱离,甚至是带着抱怨离开。原因也很简单,做的多错的也多,本职工作如果出现纰漏受到批评或是处罚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因为主动去完成某个非指定工作而出现了问题,那责任应该怎样分配呢?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件事情直接领导没有指示去做,某员工觉得非常有必要去做,但是完成效果却不是很好,当上级领导追问责任的时候,直接领导丢给员工一句“我没有让你去做”来解决问题,员工将情何以堪?无论最终的处理结果是怎样的,可以肯定的是当听到“我没有让你去做”这句话的时候,员工就已经在心里记下了一个标准——领导没有交代千万不要自作主张。相信他以后不会再自作主张了,因为他不会再主动思考领导指示以外的工作内容,“主动执行”,被一句话枪毙了。
责任像猴子,对于执行者来讲,猴子小一些执行起来会更轻松更主动一些。有时同一个工作可能会有。